通情達理:品格決定未來  

第三篇  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

1. 每個成功的人背後一定有好老師

@ 利用機會慢慢教,教出我所看到的成果。

@ 一個國家是否偉大不在於它疆域的大小,而在於國民的品德,品德一定要自小培養起。

@ 一個人一生只要碰到一個好老師就夠了....從此人生不一樣!

@ 連先天成分很重的「脾氣」都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,老師對我們又豈止是啟蒙而已呢?

@ 一個人只要敬業做好他的本分,社會就會不一樣。

 

2. 多給孩子一點信心

@ 被尊重的這個優勢使得他們比較有自信,比較會表現自己,也比較敢嘗試新鮮的事。

@ 人生不是百米衝刺...人生是馬拉松,端看孩子的耐力與毅力決定勝負。

@ 受屈辱的經驗對人格成長有負面的關係,我們應該想辦法讓孩子從他的長處對自我產生信心。

 

3. 讓孩子養成自制自律的習慣

@ 聖方濟( St.  Francis  Assisi , 1182~1226 ):「開始的時候,先做必須做的事,然後做可能完成的事,突然之間,你會發現自己正在做不可能的事。」

@ 習慣的養成來自堅決的態度。

@ 堅決的態度使人知道該做的事就必須做,不可能逃避,因此學會了把握時間。

 

4.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

@「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,用尊敬的態度對待老師。

@ 每個學生都有優點,用欣賞的眼光,我們會看到學生的長處,用挑剔的眼光,只會使學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。 

 

5. 請給孩子安全的運動空間

@ 有效的行為管教是當我們禁止孩子一種行為時,要給他一種我們允許的行為來替代。

@ 多巴胺與我們正向的情緒有關,想一想,每次打完球你是否心情都愉快?唱完歌,跳完舞你臉上是否浮現笑容?

 

6. 是不同,不是笨

@ 一件事不是只有一個做法,條條大路通羅馬,只要到得了羅馬,都是可以走的路。

@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,父母不必著急。

@ 每個人不一樣,不可用同一標準去衡量學生,因為他們程度不同。

@ 我們要看的是孩子有沒有盡力,而不是他最後的分數。

@ 一切都要心甘情願做,效果才會好....我們可以描繪終點的景色,使孩子嚮往,他會自動朝那個方向飛去。

@ 我們如果能從欣賞的觀點來看孩子的學習,包容他的不同,他不會以跟別人不同為恥。我們的觀念越新,孩子的旅途會越平穩、越愉快。一路上,他會努力看窗外的奇山異水,欣賞到很多人間美景,使他不虛此行。

 

 7. 讓孩子留下好的記憶迴路

@ 人在恐懼時是學不進東西的...持續的憂傷恐懼會殺死掌管記憶的海馬迴細胞。

@「心想」真的有移山倒海的功能,把大腦內神經連接改變了。

@ 避免言行不小心傷害到孩子,更要以身作則,讓孩子從觀察中留下好的記憶迴路。

 

 

8. 教育豈可兒戲

@ 有思想才是自己的主人。



9. 我們學生的競爭力在哪裡

@ 把品德放在第一位!

@ 二十一世紀的財富在腦力,人才是這個世紀競爭的本錢。

 

 

10. 生命教育是用體會的

@ 讓孩子去體驗課本以外的生活,給他們機會去感受別人的苦難。

@ 生命教育不是用「教」的,它是用「體會」的。

@ 老師不要出一大堆家庭作業!要使孩子有時間注意課本以外的生活情形。

@ 父母本身也要改變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 的心態。

@ 現在多元化的社會,行行出狀元,能力比學歷重要得多。

@ 童年是人格成長、品德塑造最重要的時期。

 

11. 讓孩子有榜樣可以效法

@ 信用是一個人最大的資產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玉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