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情達理:品格決定未來  

第二篇    努力過的必在大腦留下痕跡

1. 學得早不如學得好

@ 表現慢不是笨,而是沒有機會接觸。

@最近有個研究發現晚一點上學(瑞典是7歲),對孩子未來身心健康比較好,因為發育較成熟後才學習,可減少挫折感,學得早不如學得好。

@ 幾乎所有的智力測驗都有文化的偏差。

@ 物質的資源不如心靈的自信。

 

 

2. OK繃與橡皮擦

@台灣現在努力在推品德教育,但效果不彰,其中一個原因是學生缺乏感動。 沒有感動就沒有自省,沒有自省就沒有改進。

@牙籤:挑出別人的長處。

橡皮筋:能伸能縮,保持彈性。

OK繃:對生命中的挫折要視為常態。我們特別要讓孩子看到挫折對生物的意義,使他不要自怨自艾。

鉛筆:寫下理想及願望,年終時把寫的拿出來看自己做到多少,有檢討才有進步。

橡皮擦:犯錯沒關係,知錯能改就好。

口香糖:無論何事都能在做中找到樂趣。

棉花球:給你溫暖。

巧克力:在你沮喪時安慰你,提升你的情緒。

面紙:擦乾你和別人的眼淚。

金線:友情就像一條金線,把同學的心綁在一起。

銅板:你是有價值的。

救生圈形的糖果:任何時候有困難都可以來找老師。(借錢除外)

 

@ 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我們的孩子。

@ 鼓勵他,他會用笑容來回報你,他會努力不使你失望。

 

3. 讓孩子學習贏得別人的信任

@ 被人信任的感覺是最好的感覺。

@ 誠信是人格最基本的要求,是所有人際關係的基石,只是信任無法輕易取得,它是別人賦予的,必須靠自己去贏取。

@ 品德的培養不是用罵可以得到的,它是經由稱讚鼓勵,從內心發展而出的。

@ 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機會,讓他贏得我們的信任,以建立他健全的人格。



5. 沒有學太多大腦裝不下這回事

@ 大腦用得越多,神經迴路的聯結越密。

@ 只要孩子願意學,父母可以盡量讓他自由發展。

@ 童年時期最重要的是安全感。

@ 人一生中非常需要好朋友的扶持,快樂的童年奠定後來樂觀進取的人生觀。

 

 

6. 努力過的必在大腦留下痕跡

@ 何必趕在一時叫孩子背他還不懂的東西呢?

@ 德國有兩個研究發現,成人的大腦仍然能夠因為不斷的使用而改變結構。

@ 新的大腦知識對教育工作者是很大的鼓舞,因為我們看到了「教化」的神經機制,知道我們的努力一定會在孩子的大腦留下痕跡。

 

 

7. 學習: 聯結. 區辨與類化

 巴夫洛夫研究制約的行為:

@ 鈴聲在肉塊之前出現效果最好 ( 一般來說間隔半秒是最好的 )。

@ 若鈴聲一直響,肉塊不下來,以後鈴聲響就不會再流口水了。

 

8. 如何培養創造力

@「從眾」與「模仿」其實是演化出來利於生存的動物本性。

@ 在生活中碰到挫折、行不通時,能想出變通的方式,自己解決問題。

@ 研究發現越是在生活中有各種經驗的人,他的點子越多,創造力越強。

@ 培養創造力首先應該敎思考的方式,先把目標訂出來,再想怎樣可以達成這個目標。

@ 培養隨機應變、自給自足的孩子:

 (1). 廣泛的閱讀,增加他的背景知識。

 (2). 讓孩子有各種不同的生活經驗,替他製造學以致用的機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玉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