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久不曾看過這麼讓我感動的電影了,誠懇的、質樸的、敦厚的,暖了整顆心。《愛的麵包魂》上檔時,宣傳媒體聚焦陳妍希和陳漢典、陳漢典與倪安東接吻場面。說實在,那讓我完全喪失看這部片的念頭。最近無意間看到這部片,我因感動太滿又仔仔細細的重看第二次,心想:還好,我沒有因為偏見而錯失一部溫馨的好電影。

 

 

廖峻、陳盈潔、那些街訪鄰居,親切熟悉得彷彿樓下阿桑和阿伯走入場景裡。他們會為小事起口角、鬧得不愉快,也會在看著長大的鄰家孩子做錯事時無情痛罵,然後團結一致的為那孩子向心儀對象求情、說盡好話。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累積而成的感動和凝聚力,就是故鄉。

 

 

陳漢典在劇中角色我很喜歡。他國中畢業就住在陳妍希家中向她父親廖峻拜師學做麵包,知足而勤勉。到早餐店收麵包錢,幫老闆娘背小嬰兒;見老闆娘一人獨自扶養眾多人口,他不只退還老闆娘要慢慢償還的麵包錢,還另外塞錢資助;老闆娘的孩子們到麵包店殺豬公要合買生日蛋糕送給母親,陳漢典因感動這樣的孝心,算他們免費。他在廟宇教青少年三太子如何走位,擔心他們萬一在外流蕩不是吸毒就要鬧事

 

 

他對陳妍希的愛一點也不華麗浪漫:用粗紅燙金字、拜拜用的蠟燭求婚,說笨拙土直的求婚語惹惱陳妍希,以不歡而散收場。他對陳妍希的愛是實實在在的關懷:廖峻跌斷腿,他徹夜在醫院照料,包括遞收尿壺。可女主角不認同陳漢典的甘於平凡,盼他走出小鎮精進;她嚮往出國看看,每天勤讀一本法文烘焙書。

倪安東出現了,具備一切女主角嚮往的元素:是法國知名烘焙師,又是那本烘焙書作者的愛子。母親驟逝,加上他在國外開的烘焙節目收視率無法提升而陷入低潮。卸下所有光環,他來到母親的故鄉,住進廖峻的小麵包店,尋找母親書裡提到的「全世界最好吃的麵包」。

女主角陷入兩難,在兩個截然不同的對比中天人交戰。最後,下了倪安東欲開往國際機場的車,咬下陳漢典三太子裝束來不及脫就騎黑貓機車送來的菠蘿麵包,時光拉回年幼時,她的長髮被同學黏口香糖不得不剪短,趴在桌上嚶嚶哭泣,有個人,默默在廚房揮汗,一心一意要做好吃的菠蘿麵包安慰她......

她的心,做出了最終選擇。

 

 

 

倪安東在機場寫下~「米蘭昆德拉曾說過:『將視線和心靈投入旅程中的風景和事物,生命因而被再次洗禮。』我想,我了解我當初所遭遇的瓶頸了。很多時候,我們總以為只要有才華,就可以輕易成功,但卻從來沒有反省:要真正成功,我了解了,最重要的,是需要一顆真誠的心。

我終於找到我母親當年最喜歡吃的麵包、全世界最好吃的麵包。那個師傅在做麵包的時候,從來沒想過要功成名就,他只用最真誠的心和最溫暖的手來做麵包。他沒有使用任何特製的醬料,所有的材料都是最一般的。

或許,我曾追逐的名與利都是虛幻的。我應該放掉過去,放眼未來,只用一雙溫暖的手和一顆誠摯的心,腳踏實地的生活、做節目,收視率就會自然回升。

我親愛的家鄉台灣,這個樸實的小島,每個鄉鎮都有間小麵包店,每一天都用心感受平凡的幸福;每天辛勤的工作,活得既快樂又充實。

現在,我可以驕傲的再次回到螢光幕前;這一次,我將呈現與眾不同的台灣精神給各位。」

 

 



 倪安東用英文娓娓訴說這些體悟時,畫面一幕幕播放樸實濃厚的台灣人情味,看得我淚水在眼眶直打轉。最後,他現學現賣以一句道地台灣招呼語跟他的觀眾朋友問候,我和阿溫同時大爆笑,我噴鼻水。(至於那句招呼語是什麼,礙於老師這沉重的頭銜,我不能暢所欲寫,否則不久後聽孩子們將那三個字掛在嘴邊,我會很想打自己敲鍵盤的那兩根手指。)

 

「只要所愛的人平安健康,對我而言就是最好的禮物;我知足且感恩。」情人節那天,我跟第3屆天使亞倩,在一片閃文淹沒的臉書裡戴起墨鏡這麼說。

腰酸背痛,捨棄便捷高鐵選擇開車載我回高雄娘家,因為「我們買車就是為了要載爸媽出去玩」;特定的日子,在廚房默默熬煮紅豆湯;比我還認真的上網做功課,尋找我夢想拍得出短景深效果的相機......

不需用金錢堆砌浪漫華麗,幸福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的關懷;用心體會點點滴滴的付出,就能感受幸福。

 

 

ps。我看片情緒常常被打斷。有個小孩,正義哥上身,只要陳妍希和倪安東同在一個畫面,就義憤填膺痛罵「劈腿沒良心!」還完全睜眼說瞎話,對人不對事的說:「倪安東好醜!陳漢典才帥!」看到陳漢典送傘時發現自己已然退敗,在雨中頭撞電線桿哭泣的畫面,正義哥泫然欲泣「好可憐喔......」這小孩跟他阿嬤有得拚,看片總是宛如親臨,身歷其境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玉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