@ 耶魯法學碩士畢業、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的演講撰稿人、未來在等待的人才》作家品克建議年輕人在進入社會前,應該培養兩項最重要的特質:

1、不是爲了得到外在獎賞,而是單純爲做件事而迸發的內在動機。

2、毅力。他認為,過去天份被過度強調,堅持不懈 卻被低估。一個從內在有著強烈動機,又能堅持的人,幾乎就能擁有最好的表現。

@ 「對於不同學生,要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。有的學生是思考學習型( learning  by  thinking ),有的是動手學習型( learning  by  doing )。」 ~麻省理工學院(MIT)大學部院長凡德夫

「所有知識都是 Spoon--feed(餵食),學生學不會獨立思考與決策,這是創新最大的敵人。」 ~中研院院士、MIT電機資訊教授 舒維都

@「如果我是台灣的教育部長,我會改革考試體系,引導學生從記憶學習轉向概念學習。」

「全球競爭激烈,大學教授必須改善教學方法,幫助學生學會 自學 的能力。」 ~哈佛大學伯克教學中心主任 威京森

@ 當知識與人生無法預測,懂得學習、擁抱改變,是唯一方法。

@ 包括美國、澳洲、芬蘭與日本,都將學習從 Learning  by  reading轉向 Learning  by  doing及社會參與。把社會真實情境教育帶入課程,激發學生對學習與生命的熱情,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。

@ 心理學研究發現,情感投入、主動參與學習,有助大腦記憶,也能產生「我能感」, 相信有超越自我的能力。

@「環境越嚴苛,熱情樂觀就更重要,需要更強悍的韌性。」 ~《魔戒》譯者朱學衡

「眼前的高牆不是爲了阻擋我們前進,而是讓我們有機會展現自己,確認自己有多想完成夢想。」 ~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、《最後的演講》作者 蘭迪‧包許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玉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