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下雜誌  第410期  

天下雜誌 2008/11/19 第410期

一、哈佛的難題:聰明、會考試,卻不會問問題

@ 要哈佛大學學生問出深刻的問題非常困難。他們進大學前被教導了太多的「答案」,甚至來不及發問就被告知....好奇心早就被扼殺。正因為是被動學習,所以 學習效果非常有限。

解方:

1、參與式學習:透過討論、實作等方法,不只加深印象,更能了解自己學到多少。學生親自解決問題、解釋給別人聽(佩舉例:如上台講解、當小老師),效果遠比只聽老師講課更好。

2、讓情緒爲學習加分正向情緒很重要!情緒與大腦記憶相輔相成。

 

@ 將教育的焦點從「內容」(學什麼),轉移到「過程」(如何學)。 在學習這條路上,角色必須調整,老師不再是單向傳遞知識的聖人,而是與學生一同探索學習的夥伴。

@ 哈佛「博雅教育」五個目標,希望學生畢業後能夠:

1、獨自探索世界

2、建立對知識的好奇

3、具備探尋與解決問題的能力

4、把找到的解決方法與他人溝通

5、培養創造力,用嶄新方式看問題

 

二、兩頂帽子的學習~麻省理工學院(MIT)教學革命

@ MIT教育的秘訣:因材施教、給學生信心、鼓勵學生冒險,人才才有可能締造改變。

@ MIT的座右銘「手腦並用」:MIT的存在是爲了解決現實的科技問題。

老師的信任,能培養學生自我負責的態度。

 

三、大一學好,成功一半~ 卡內基美隆大學(CMU)

@ CMU腳踏實地的傳統,建立嚴謹的治學態度,從大一開始穩扎穩打,讓他們擁有學習與成長的欲望、自信與能力;一切制度,都從學生的需要出發,凡事從學生的角度思考,才能讓學生多方探索,培養學生:

1、領導、解決問題的能力

2、敦品勵行的精神高度

3、對社會的責任感

4、對工作的承諾


@ 安排學生走入社區,爲老人清理房子。大我思考建立與他人連結,把專業回饋給需要的人。

@ 已故的資訊科學教授蘭迪.鮑許在得知罹患胰臟癌,生命只剩6個月後 ,決定以微笑面對,並爲全校師生進行一場最後的演講。他大學畢業後想進入迪士尼工作被拒,卻在當了教授後,爲迪士尼設計新遊戲軟體;他培育出的學生,更成為娛樂科技界的搶手人才。他的演講提醒著「生命不知何時會結束,要專注經營,不要把生命視為理所當然。」

 

四、張忠謀:有目標、有紀律、有系統的終身學習~ 大學生該學什麼?

大學生要培養的11項能力,分別是:

1、終身健康的生活習慣

2、培養志願

3、用功學習

4、學習時要徹底了解

5、學會獨立思考

6、學創新

7、學中文

8、學英文

9、學習世界

10、學辯論與演講

11、做誠與信的人:一個好的人才,最重要的是具備正確的價值觀!所謂價值觀,指的是誠信,讓人家願意信任你。(我常跟孩子們說:當個值得信任的人!)

 

五、歐巴馬~ 閱讀與學習,扭轉命運

@ 愛與紀律,磨練心志:家庭、學校教育奠定深厚基礎,成為他重獲力量的泉源。

@ 多元包容,突破框架:關懷包容不同種族、文化、階級。

@ 揮別迷惘,從草根做起:從底層做起,改變現狀

@ 改變只能靠自己:「假如我們等待某人或未來某時刻再做,改變永遠不會到來。我們就是我們在等待的人。我們自己 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改變。」

 

六、職人手作 傳承千年京都~ 京都傳統工藝大學

師生都認真:「學生都很認真,所以我把所知道的都敎給學生。」

整理整頓、學習打招呼:TASK不論哪一專科,在實習課結束後,都必須打掃整頓。「就算明天要繼續做,每天還是要用水把泥巴刷乾淨!」「希望學生把學校當成就業的入口,養成最低限度的禮儀習慣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玉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