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情達理:品格決定未來  

第六篇 手握緊,線放鬆

1. 正直最難教

@ 人生走到生命盡頭,最後面對的是自己。當不能決定一件事該不該做時,只問自己:若是不做,以後會不會後悔?

 

 2. 每個孩子都是人類的希望

@ 沒有不可敎的孩子,尊重他、陪伴他、關懷他,孩子自然會依偎到你身邊來。

@ 人是百代的過客,應該珍惜每一分鐘,使自己在短暫的一生中爲社會留下一些東西。

@世界會因為你對一個孩子的用心而變得不一樣,心智的啟發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,你不知道什麼時候你的一句話,改變了孩子的一生,他後來的成就造福了全人類。每個孩子都是人類的希望,不能放棄。

 

 3. 積習難改的大腦證據

@ 大腦地圖會隨著我們的經驗而改變,並不是像我們過去認為的大腦定型就不能改變。

@ 每次我們重複壞習慣,它又多佔據一些空間,就阻止了好習慣的立足,造成劣幣驅逐良幣,非得許久不能重複壞習慣,再一直做好行為,才能慢慢用好習慣取代壞習慣的神經連接。

@ 童年的教育很重要;等壞習慣坐大,再去拔除它就辛苦了。

 

4. 培養同理心

@ 「體貼」背後的神經機制就是「同理心」。

@ 同理心是品德形成一個很重要的因素。

@ 培養同理心有兩種方式:1、閱讀 2、體驗。

 

 5. 人格的養成

@ 人格的養成是一個緩慢的歷程,因為它需要經過內化才能成為孩子自己的人生觀。

@ 孩子只要願意學、有動機,再難的功課也可趕得上來,但是品德偏差了,再好的技術,別人也不敢引狼入室,這點值得父母三思。

 

 6. 手握緊,線放鬆

@自助、人助、天助,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。

@ 人都不喜歡被管、被人控制,但是孩子又不可放任、必須管,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其實就很像放風箏,線要握得緊,但又要拉得長,給它足夠的空間往上爬卻又離不開你的掌心。

 

7.  敎孩子自尊敬人

@ 父親平常的行為令孩子看到父親的為人和愛心,職業本來無貴賤,只要行得正、坐得端,孩子一樣尊敬你。

@「 敬」真是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。

 

8. 品格培養從小教起

@ 品格的培養是一種內隱的學習,是長期模仿、觀察、內化的結果,它是潛移默化的歷程。

@ 教育孩子的重點應該是:(1)、生活習慣的養成 (2)、敬業的態度 (3)、待人接物的禮儀。而不是斤斤計較考試考了多少分,讓孩子誤以為功課好就可以為所欲為。

@ 打破國人「考試最大,分數至上」的觀念,父母就可以有更多的心力注意到孩子的品行上。

@ 放大孩子的長處,用長處把短處帶上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玉佩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